来自- 中国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9-2-18 14:18 |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站长
  
- 积分
- 202048

|
该散文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回忆,再现了七八十年代浙西南农村春耕备耕的场景,既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饱含对传统农耕文明的怀念与反思。全文结构清晰,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篇兼具纪实性与文学性的优秀散文。
题材独特,细节丰富
文章聚焦于春耕备耕这一特定农事活动,从番薯育种、稻谷催芽、耕牛犁田、积肥施肥到插秧劳作,几乎涵盖了传统农业生产的全流程,具有很高的纪实价值。
细节描写尤为出色,如“番薯种长出芽儿,像婴儿的小手小脚”“耕牛戴篾口罩防偷吃紫云英”“插秧能手臀部像长了眼睛”等,既生动又充满生活气息,让读者仿佛亲历那个年代的农耕生活。
情感真挚,乡土气息浓郁
文中对父亲、母亲、插秧能手等人物形象的刻画,虽笔墨不多,但通过具体行动(如父亲“忙着孕育番薯种”、母亲“烧年糕炒豆腐丝”)传递出农民的勤劳与智慧,亲情与乡情自然流淌。
方言俗语的运用(如“节七开花不用力,黄菊开花悔不及”)和本地广播的还原(“农民朋友们,您们好!”),增强了文本的地域特色和时代感。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全文分五部分,从备耕的具体劳作(一至三)到插秧的集体场景(四),最后升华至对传统农耕的反思(五),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结尾的对比与思考(“怀念归怀念,但谁也不愿回到过去”)既肯定了机械化农业的进步,又呼吁传承绿色农耕传统,体现了作者的辩证视角。
语言质朴而富有诗意
叙述语言平实自然,如“耕牛翻滚着泥土的浪花”“紫云英像点点星空倒扣在田野”,兼具散文的流畅与诗歌的意象美。
穿插的诗作(《紫云英》《插秧》)为文章增添了文学性,使情感表达更加饱满。
可改进之处:
部分段落可更凝练:如第四部分插秧过程的描写稍显冗长,可精简重复性细节(如“插秧比赛”已在第二部分提及),避免信息冗余。氨水挑运的段落(第三部分)中“忍着刺鼻气味”“累得快趴下”等形容稍显直白,若能通过具体场景(如汗水滴入氨水桶)呈现,会更含蓄有力。
情感升华可更自然:第五部分对“科技落后”的反思稍显突兀,若在前文铺垫(如早稻低产的无奈),结论会更水到渠成。结尾对“城里人种田”的描写略仓促,可补充一两个典型事例,与开篇的“全民皆兵”形成更有力的对比。
历史背景可更清晰:年轻读者可能对“大集体”“磨洋工”等时代特征陌生,若在开篇简要说明七八十年代的生产队背景,会更利于理解后文的集体劳动场景。
《春耕备耕纪事》是一篇扎根泥土、充满温情的散文佳作,既是对传统农耕的深情记录,也是对农业现代化的理性思考。作者通过丰富的细节和质朴的语言,让消失的农耕图景重新鲜活起来,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文学感染力。若能在部分段落裁剪和情感衔接上稍加打磨,文章会更加精炼深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