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15954|回复: 26

[散文] 银龙脊背上的生命礼赞

  [复制链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704

主题

2万

帖子

1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1439
发表于 前天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北武汉
本帖最后由 东湖岸边人 于 2025-4-14 13:14 编辑

psb.jpg

  【编者按】文章通过回忆 2019 年 12 月 11 日由九位武汉退休老人组成的队伍翻越德贡公路孔雀山垭口的经历,展现了他们在面对恶劣自然环境时的勇敢与坚持,歌颂了他们不服老、挑战自我、突破年龄限制的精神,同时,借此次翻越雪山之旅,作者深刻反思了生命的意义,认为真正的衰老并非身体的老化,而是探险精神和好奇心的丧失,强调生命的光辉在于勇敢地走出舒适区,不断挑战未知,只要心怀热忱,人生处处皆可绽放光芒。1、环境描写:通过对雪花形态变化的描写,生动展现了风雪由小变大的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这场暴风雪的来袭;2、情感烘托:通过环境与人物情感的相互映衬,使读者更能深刻体会到作者一行人在旅途中的心理变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3、知识穿插:这种知识的穿插,既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又让读者在阅读旅行经历的同时,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文章的深度和内涵;4、叙事节奏:在叙述旅行过程时,按照行程顺序依次展开,从出发前往德钦县,到遭遇风雪、艰难攀爬,再到抵达垭口、欣赏美景,最后下山返程,叙事节奏张弛有度;5、哲理感悟:从具体经历上升到抽象哲理的写法,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一篇自我突破上升到探寻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经典美文,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共赏!【编辑:认真写字】

  今日,友人传来德贡公路孔雀山垭口因封路而折返的消息,如同一粒雪籽坠入心湖,瞬间化开了2019年12月11日那段尘封的记忆。那日,我们九位武汉退休老人,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雪山穿越。
  晨光熹微,滇西北大地渐渐褪去朦胧面纱。七位女士、两位男士组成的队伍,鬓角带着岁月的霜雪,平均年龄63.5岁,却怀着对远方炽热的向往,毅然向着德钦县进发。车窗外,横断山脉连绵起伏,于云海中若隐若现,袒露着雄浑气魄。德贡公路宛如灵动的丝带,89.3公里串起德钦与贡山,沿途山川巍峨、森林郁葱、溪流潺潺,大自然绘就一幅绮丽壮美的动态图卷。
  车轮滚滚向前,德贡公路与碧罗雪山的故事在眼前徐徐铺展。同行的大学教师陈姐轻抚车窗,目光悠远:“看这些岩层的褶皱,都是印度板块给欧亚大陆的吻痕。”她手指划过窗玻璃,似在展阅亿万年的地质档案。众人纷纷点头,望向山上,花岗岩的坚毅、石灰岩的细腻、砂岩的粗犷,静静诉说着时光的沧桑。
  我们即将挑战的孔雀山垭口,海拔约4300米,当地积雪线在海拔2700米,德贡公路在积雪线之上的里程长达52.5公里,占全线里程的55%,无疑是一道严峻天险。导游的声音伴着引擎震颤传来:“往年这时,路早就封得严实,咱们今儿去撞撞运气,要是今天翻不过只,明年公路隧道竣工,这翻越雪山的惊险刺激,可就只能留在想象里了。”
  中巴车向着未知勇敢前行,幸运的是,顺利通过安检关口后驶入险峻的盘山公路。起初,车窗外景致宜人,阳光透过枝叶洒下细碎光影,在路面欢快跳跃。没多久,随着海拔攀升,气温骤降,积雪不化,雕琢出银装素裹的景致。天空逐渐阴沉下来,阴冷之气扑面而来,气压急剧降低,耳朵也开始隐隐发麻。侧目窗外,起初是星星点点的雪花轻盈飘舞。随着车子不断攀升,风雪愈发肆虐,雪花瞬间变成大片大片的柳絮,被狂风裹挟着,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不多时便织就一张严实的白色大网,将车子围困,几十米开外,便是白茫茫一片。
  车内气氛凝重,两位女同胞脸色惨白,高原反应与恐惧一同袭来,呼吸困难、头晕目眩。我看到身旁的李姐,她紧紧攥着扶手,指节泛白,几次欲言又止,眼中满是对翻越雪山机会的不舍,终是咬着牙坚持。好在导游经验丰富,及时拿出氧气瓶,加之黄姐作为中医院的医生,迅速帮同伴缓解了症状。此时,我留意到大家的装备,每个人都裹在厚厚的羽绒服里,手套、围巾、帽子一应俱全,这些装备成了抵御风雪的关键防线。
  车在风雪中艰难攀爬,路段的左边或右边不断地交替出现悬崖峭壁;一路上不见行人与车辆,唯有寒风呼啸,似愤怒的野兽。大雪横着飞来,砸在车窗上“噗噗”响,每一声都似重锤敲击在心头,让人真切感受到自然的雄浑威严与人类的渺小。
  千辛万苦,车子终于抵达孔雀山垭口。导游叮嘱:“身体还行的,下车看5分钟,动作要慢;身体弱的,别逞强,在车上歇着。”我一时激动,忘了自己的年纪,第一个跳下车。寒风刺骨,如刀割般侵袭面部肌肤,可内心涌起无限惊喜与畅快。
  真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苍茫雪山之上,只有我们这群不服老的花甲之人。飞舞的雪花把雪峰勾勒得愈发晶莹剔透,眼前世界纯净无杂质。我大口呼吸,似久旱土地渴望甘霖,要把雪山的凛冽纯净之气吸入肺腑,驱散城市积攒的浑浊之气。
  环顾四周,连绵起伏的雪山像腾空而起的银色巨龙飞向苍穹,又似威严耸立的银色城堡;高耸入云的雪峰,如寒光闪闪的宝剑穿透雾霭,直刺九霄,让人望而生畏。此时,我心中满是兴奋,想起“无限风光在险峰”,一路艰辛在美景面前化作珍贵记忆。更让我自豪的是,我们这群退休老人,凭着韧劲穿越了孔雀山垭口,领略了绝美风光。
  在这里,猎猎舞动的五色经幡映入眼帘。对当地傈僳族同胞来说,雪山是圣地,是神灵居所。经幡上五色布条象征蓝天、白云、火焰、绿水、黄土,承载灵气与祈愿。暴风雪中,五色经幡在暴风中痉挛般抖动,奏响古老祷词,为雪山增添神秘庄重色彩。它似在诉说传说,又似呼应我们心情,在风中起伏,与雪山、我们的灵魂对话。
  我们这群老人,没年轻人的高科技装备,也没追求速度、挑战极限的心态,凭借的是岁月沉淀的沉稳、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未知的渴望。相较年轻人,我们脚步虽慢,但每一步坚实有力,蕴含对过往人生的体悟与对当下挑战的珍视。
  朔风如刀,割不断思绪。我想起1936年红二方面军翻越雅哈雪山的篝火,绑着兽皮的草鞋踏出的革命印记;想起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在玉龙雪山采集标本时写下“仿佛触摸到了地球的肋骨”;想起来千年前寒江独钓的老翁,钓的何止是雪,更是生命绝境中的顿悟。
  “老伙计们,来张合影!”年近古稀的徐大姐突然高举氧气瓶,脸上洋溢着笑容。我们九人相视一笑,挽臂而立,在雪幕中筑起温暖人墙。快门按下,那一刻,时光仿佛凝固,这张照片承载着我们的勇气、豪情与珍贵回忆。
  登车之前,我昂首挺立,迎着寒风呼啸,目视雪粒横飞和雪峰耸立,豪情满怀,不禁放声吟诵:“皑皑寒雪重,冽冽朔风X。耆老执天意,扬眉孔雀峰!”

psb1.jpg

  朝着云南德钦飞来寺方向下山途中,地势缓缓下降,导游播放起《青藏高原》。当唱到“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时,所有人跟唱起来,歌声里带着历经艰辛后的释然。在这一瞬间,我恍然惊觉:那天我们携带的最重要装备,不是氧气瓶而是决心;翻越的真正高度,不是海拔而是自我设限的惯性。
  过往岁月里,年龄渐长,我们下意识给自己划定界限,习惯安稳常规,被无形绳索束缚在舒适区内。然而,这一次翻山越岭,我们直面身体不适,克服内心恐惧,用行动证明,即便白发苍苍,我们依然有勇气打破常规,挑战未知。这与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异曲同工,真正的胜利不在于征服自然,而在于彰显人类精神不可摧毁的力量。
  隧道通车后的第三个冬天,我在微信朋友圈上看到黄姐转发的图片,上面是隧道口的纪念碑。五年过去了,我们自然年龄又老了一些,但心中追逐梦想、挑战未知的火焰从未黯淡,反而愈发炽热。因为我们深知,生命的精彩,永远在路上,在每一次勇敢迈出的脚步里,在每一次与困难的正面交锋中,在每一次对自我的超越之上。
  如今我们每个人的手机里,都存着几张在孔雀山垭口迎风斗雪的留影。此后的日子,每当城市生活的琐碎与压力令人窒息,我只需闭眼,便能重回那个风雪垭口——经幡在耳边猎猎作响,雪粒敲打面颊。六十三载红尘岁月,在此刻结晶成温润的昆仑玉:真正的衰老不是白发丛生,而是探险精神的枯竭;不是躯体的氧化,而是好奇心的封冻。雪山以它亘古的洁白告诉我们:生命的光辉,永远闪耀在舒适区之外的暴风雪里。
  这一场翻越雪山之旅,是我们与自然的深度对话,是对自我的勇敢挑战。岁月未曾消磨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年龄未曾阻挡我们追逐梦想的脚步。在生命的长河里,这段经历像璀璨明珠,熠熠生辉,时刻提醒我们:只要心怀热忱,人生处处皆风景,哪怕风雪漫天的险峰,也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回顾这次旅程,那些平实细节、真切感受,已然足够动人。无需过多华丽辞藻渲染,就像当初车内李姐攥白的指节、徐姐高举氧气瓶时的笑容、黄姐指导战胜高原反应的话语,它们承载着我们最真挚的勇气与对生活的热忱,成为记忆深处永不褪色的珍宝。

回复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352

帖子

418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184
发表于 前天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一篇令人感动不已的生命礼赞!

点评

谢谢老师关注鼓励!问好!  发表于 前天 23:02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主题

352

帖子

418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184
发表于 前天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这篇散文宛如一部精彩的微型电影,在作者细腻笔触下徐徐展开一幅震撼人心的雪山壮景与老人的逐梦长卷。开篇以友人未能如愿观赏雪山雪景的遗憾为引,巧妙勾起读者好奇心,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石子,涟漪层层,瞬间将我们拽入那段动人心弦的旅程回忆之中。

作者对行程沿途景色的描写堪称一绝,滇西北大地晨雾初散、横断山脉云海间若隐若现、德贡公路似蜿蜒 “青筋” 串联山川,这般如诗如画、栩栩如生的景致描绘,让人身临其境,仿若一同踏上那辆载满希望的中巴车。随着海拔升高,风雪骤至,作者把紧张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雪花由细碎到如柳絮铺天盖地,车内众人高原反应、凝重脸色,车外寒风呼啸、大雪砸窗,自然的雄浑威严与人类面临困境的渺小脆弱碰撞出强烈火花,紧紧揪住读者的心。

尤为动人的是那群平均年龄 63.5 岁的武汉退休老人,他们没有被恶劣环境吓退,在身体极度不适、风雪围困之际,靠着对远方炽热的向往、岁月沉淀的坚韧,一步步向着孔雀山垭口攀爬。站在垭口,纯净雪山、猎猎经幡,他们尽情感受自然馈赠,收获心灵升华,这一幕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对生命不屈、梦想不止的礼赞。

文中穿插历史典故、诗词意境,从红军翻越雪山的革命印记,到文人墨客笔下的雪境禅悟,丰富内涵如锦上添花,拓宽了文章深度与广度,使其跳出单纯游记范畴,成为对人生、衰老、勇气的深度哲思。

读完此文,仿若随作者一同翻越雪山,历经艰险,又重获新生。它不仅是一次旅行记录,更是一记唤醒内心力量的晨钟,提醒着我们,无论年岁几何,打破常规、追逐梦想的脚步永不停歇,生命之光永远在舒适区外闪耀。真心推荐大家品读,去感受这份跨越年龄、震撼心灵的力量。

点评

谢谢老师特别关注鼓励!问好! 敬茶!  发表于 前天 23:02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3

主题

7074

帖子

15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154187

11月逸飞之星12月逸飞之星

发表于 前天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真厉害啊,这样的活动好有意义!它将永远铭记在心中!

点评

谢谢版主老师关注鼓励!问好!  发表于 前天 23:02
今天荷塘正式搬家了,很开心拥有一个温馨的新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山西
来自- 山西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主题

6110

帖子

9万

积分

总版

Rank: 8Rank: 8

积分
91018
发表于 前天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
本帖最后由 天龙 于 2025-4-13 14:35 编辑

        这篇叙事散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和澎湃的激情,谱写了一曲银发征服高山的生命壮歌,令人惊叹、称赞!1、时空交织的叙事艺术。文章以友人憾事为引,运用"记忆钥匙"的隐喻开启时空折叠,将2019年的风雪征程与当下的情感涟漪巧妙编织。德贡公路,作为"新绽的活力血脉"串联起茶马古道的历史纵深与现代公路的工程奇迹,在海拔数字与地质演变的科普中,历史长河的壮阔与个体生命的微光形成交响。这种时空蒙太奇手法,使自然景观的人文厚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价值交相辉映。2、生命意象的立体构建。暴风雪中的九位老人,构成多重象征系统:生理层面,63.5岁的平均年龄与4300米海拔形成张力;心理层面,"氧气瓶火炬"与"跑调的哭腔"折射出生命力的倔强绽放;哲学层面,"翻越三重雪山"的隐喻(地理、年龄、惯性)完成了从具体事件到存在命题的升华。特别是将高原反应具象化为"城市浊气的净化仪式",赋予生理挑战以精神重生的深意。

点评

谢谢总版老师抬爱鼓励!敬茶,问好!  发表于 前天 23:03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

来自- 山西
来自- 山西

该用户从未签到

69

主题

6110

帖子

9万

积分

总版

Rank: 8Rank: 8

积分
91018
发表于 前天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
       祝生活充实、写作快乐、精彩不断!

点评

总版老师辛苦了!  发表于 前天 23:03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西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西

来自- 山东东营
来自- 山东东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

主题

671

帖子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6Rank: 6

积分
24680
发表于 前天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东营
   【编者按】文章通过回忆 2019 年 12 月 11 日由九位武汉退休老人组成的队伍翻越德贡公路孔雀山垭口的经历,展现了他们在面对恶劣自然环境时的勇敢与坚持,歌颂了他们不服老、挑战自我、突破年龄限制的精神,同时,借此次翻越雪山之旅,作者深刻反思了生命的意义,认为真正的衰老并非身体的老化,而是探险精神和好奇心的丧失,强调生命的光辉在于勇敢地走出舒适区,不断挑战未知,只要心怀热忱,人生处处皆可绽放光芒。1、环境描写:通过对雪花形态变化的描写,生动展现了风雪由小变大的过程,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这场暴风雪的来袭;2、情感烘托:通过环境与人物情感的相互映衬,使读者更能深刻体会到作者一行人在旅途中的心理变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3、知识穿插:这种知识的穿插,既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科学性,又让读者在阅读旅行经历的同时,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文章的深度和内涵;4、叙事节奏:在叙述旅行过程时,按照行程顺序依次展开,从出发前往德钦县,到遭遇风雪、艰难攀爬,再到抵达垭口、欣赏美景,最后下山返程,叙事节奏张弛有度;5、哲理感悟:从具体经历上升到抽象哲理的写法,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一篇自我突破上升到探寻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经典美文,值得细细品味,倾情推荐共赏!【编辑:认真写字】

点评

谢谢版主老师抬爱鼓励!向您学习!敬茶!  发表于 前天 23:03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山东东营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山东东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612

帖子

567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73
发表于 前天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文笔优美,精神感人!

点评

谢谢老师关注鼓励!问好1  发表于 昨天 11:22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612

帖子

567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673
发表于 前天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这篇文章堪称佳作。作者以细腻笔触,描绘德贡公路沿途壮美与翻越孔雀山垭口的惊险,如临其境。退休老人挑战雪山的经历扣人心弦,展现出坚韧精神,令人动容。文中穿插地理知识、文化元素,丰富内涵。结尾升华主题,点明生命精彩在挑战舒适区,引人深思,极具感染力。

点评

谢谢老师佳评鼓励!敬茶!  发表于 昨天 11:22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来自- 湖北武汉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9

主题

2万

帖子

23万

积分

副站长

行者无疆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38784

3月逸飞之星4月逸飞之星

QQ
发表于 昨天 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银龙脊背上的生命礼赞》是一篇充满激情与哲理的散文。作者东湖岸边人以亲身经历为蓝本,生动地记录了一次翻越雪山的惊险之旅,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与人类精神的伟大。

文章开篇以友人的遗憾消息为引子,巧妙地引出作者对2019年12月11日那次震撼心灵的雪山之旅的回忆。这种回忆的引入方式,不仅自然流畅,还为后续的叙述增添了悬念和吸引力。

在描写自然景观方面,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横断山脉像巨人袒露的雄伟脊梁”“德贡公路如同大地蜿蜒的‘青筋’”,生动地展现了滇西北大地的壮美与雄浑。同时,通过对雪山、森林、溪流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文章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还深刻地描绘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坚韧。作者通过描写团队成员在高原反应和恶劣天气中的坚持与勇气,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特别是对几位退休老人的描写,他们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怀揣着对远方的热望,勇敢地挑战自我,这种精神令人动容。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作者通过对这次旅行的深刻反思,提出了关于生命意义的思考。他指出,真正的衰老不是白发丛生,而是探险精神的枯竭;生命的精彩永远在路上,只要心怀热忱,人生处处皆风景。这种对生命意义的深刻领悟,使得文章不仅是一次旅行的记录,更是一篇关于生命、勇气和梦想的礼赞。

整体而言,这篇文章内容丰富,结构紧凑,语言生动,情感真挚。它不仅展现了自然的壮美,还深刻地探讨了人类精神的伟大和生命的真谛,是一篇值得一读再读的优秀作品。

点评

谢谢海站特别关注和精心点评鼓励!向您学习!敬茶!  发表于 昨天 11:25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湖北武汉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湖北武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订阅| 关注 (32)

以打造“超一流的品牌社团”为社团的发展目标,以“为作者服务、为文字服务、为读者服务”为社团的发展理念
25今日 3836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