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飞中文网

搜索
查看: 464|回复: 3

[自由诗] 容器

[复制链接]
来自- 浙江杭州
来自- 浙江杭州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主题

27

帖子

36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4
发表于 3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浙江杭州
容器
文/一点蜜

大河里
金鱼鳙鱼草鱼鳊鱼
在它们的家园里
自由着游

堤岸上
穿西装的、穿工装的、穿病号服的
都举着相同的
银色钩饵

浮标在说谎
心跳在说谎
只有鱼鳔
诚实地记录着
不断被甩上岸的
乱蹦乱跳

当大河的水
一寸寸浅下去时
岸上的人
也渐渐的少了时
河水在叹息
家的冷清

当最后一尾鱼
学会用鳃歌唱
干涸的河床上
那些发亮的鳞片
突然都变成了
不肯闭上的
眼睛
回复 来自- 浙江杭州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杭州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2-18 14: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694

    主题

    4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站长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2064

    优秀管理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容器》是一首充满隐喻和象征意味的诗歌,以“大河”与“鱼”为核心意象,探讨人与自然、生存与掠夺、自由与囚禁的复杂关系。诗歌语言简洁却富有张力,意象鲜明而深刻,整体呈现出一种冷峻的寓言风格,既有生态批判的锋芒,又暗含对人性与命运的哲思。

    1. 意象与象征

    “大河”与“鱼” :象征自然生态与生命自由,鱼在“家园”里“自由着游”,展现了一种未被侵扰的和谐状态。
    “银色钩饵” :象征人类的yu望与掠夺,穿不同服装的人(西装、工装、病号服)暗示社会各阶层,但他们在“钓鱼”这一行为上达成一致,暗讽人类对自然的集体剥削。
    “鱼鳔”与“鳞片” :鱼鳔“诚实地记录”被钓上岸的痛苦,而最终“发亮的鳞片”变成“不肯闭上的眼睛”,象征自然的控诉与无声的见证,赋予诗歌强烈的悲剧色彩。


    2. 结构与节奏

    诗歌采用分节递进的方式,从“自由游动”到“被钓上岸”,再到“河水干涸”“鱼学会歌唱”,层层推进,展现生态系统的崩溃过程。短句与断行的运用(如“浮标在说谎/心跳在说谎”)增强了语言的锐利感,使批判意味更加突出。


    3. 语言风格

    冷峻的叙述 :诗人用近乎白描的语言(“穿西装的、穿工装的、穿病号服的”)淡化抒情,强化了寓言式的客观性,让读者自行体会其中的讽刺与悲悯。
    反讽与对比 :如“浮标在说谎”(人类的自欺欺人)与“鱼鳔诚实”(自然的真实),以及“鱼用鳃歌唱”(绝境中的荒诞)与“鳞片变成眼睛”(永恒的凝视),形成强烈的戏剧张力。

    4. 主题与哲思

    诗歌通过“鱼”的命运,隐喻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及其反噬。当“河水干涸”“鱼学会歌唱”时,荒诞中透出深刻的悲剧性——自然终将以沉默或异化的方式“baofu”人类。最后“不肯闭上的眼睛”既是控诉,也是警示,暗示生态破坏的后果将长久凝视人类文明。

    5. 可优化之处

    部分意象的衔接 :如“家的冷清”稍显直白,可尝试更含蓄的表达。
    结尾的冲击力 :目前的结尾已极具力量,但若在“鱼歌唱”与“鳞片变眼睛”之间增加过渡,或能更自然。


    《容器》是一首兼具生态关怀与哲学深度的优秀诗作,以简练的语言构建了丰富的象征世界,既批判了人类的贪婪,又哀悼了自然的消亡。其冷峻的叙事和寓言风格让人联想到辛波斯卡或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展现出诗人对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和独特的诗意表达。若能稍加打磨细节,这首诗将更加完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来自- 浙江杭州
    来自- 浙江杭州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主题

    27

    帖子

    36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64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6: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浙江杭州
    谢谢老师点评,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浙江杭州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浙江杭州

    来自- 中国
    来自- 中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8

    主题

    1万

    帖子

    9万

    积分

    总编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0503
    发表于 前天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这首诗以"垂钓"为隐喻,构建了现代文明的残酷寓言。"银色钩饵"折射出yu望的同质化,而"鱼鳔的诚实"恰是对人性虚伪的尖锐反讽。
    回复 支持 反对 来自- 中国

    使用道具 举报 来自- 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

    订阅| 关注 (78)

    情韵在心,文思飞扬;浅吟低唱,文字传音;思接千里,通于万世;起于青风之末,变在须臾之息,达在永恒之间。
    3今日 9177主题

    论坛聚焦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