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尔罕 于 2024-6-26 04:52 编辑
编者按: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英雄的事迹如璀璨的星辰,永远照亮着后人的道路。聂耳,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杰出音乐家,他的生命虽短暂,但他的音乐作品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不仅用音符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更用生命诠释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本文作者怀着对聂耳深深的敬仰之情,踏上了寻访这位人民音乐家安息之地的旅程。在西山的绿树和松柏间,作者终于找到了聂耳的墓地,那一尊英姿飒爽的雕像,仿佛在诉说着聂耳不平凡的一生。墓地的设计巧妙,寓意深刻,24级台阶象征着聂耳24年的青春年华,墓碑上的题字更是凸显了他在音乐和革命中的双重身份。聂耳的音乐,尤其是《义勇军进行曲》,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象征。2009年,聂耳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这是对他一生贡献的最高赞誉。在拜谒聂耳墓地的过程中,作者被深深触动,心潮澎湃,遂以一首《扬州慢•拜谒聂耳陵墓呈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首诗词不仅赞美了聂耳的音乐才华,更表达了对这位英雄的无限敬仰和怀念。我们希望通过这篇编者按,让更多的读者了解聂耳的生平和贡献,感受他音乐中的力量和精神。同时,也希望通过作者的亲身体验和诗词创作,激发更多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传承和弘扬这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艺版编辑)
1912年2月,聂耳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4岁。 聂耳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其中《义勇军进行曲》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定为代国歌,1978年正式定为国歌。2009年9月10日,聂耳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这次西山之游我最在意的心事就是寻访聂耳的墓地。一路上我向导游打听相关信息,却都语焉不详。
我从西山走下龙门,走过一片缓坡草地,在松柏森森的绿树丛中,我看见一尊英姿飒爽的雕像。我认定这是聂耳。走近仔细端详,我大喜过望,啊,我终于找到了人民音乐家聂耳长眠之地。
墓地构思精巧,造型一似聂耳生前喜爱弹奏的月琴:圆形的墓体恰好位于发音孔的位置,汉白玉雕刻成的山茶花组成花圈安放在墓前。24块墨色的大理石镶嵌成24级台阶,寓意着聂耳24年的短暂青春。墓碑上镌刻着郭沫若题写的九个大字——“人民音乐家聂耳之墓”。墓后是参差错落的弧形屏风墙,那具有民族建筑特色的回音壁,似乎时时都想把那聂耳谱就的雄壮激越的歌声传至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中间的屏风墙上,以《义勇军进行曲》、万里长城和抗日救亡为主题的大型浮雕画面,和左右屏风墙上的由郭沫若撰书的墓志铭以及田汉1935年流泪挥毫疾书的悲愤诗相得益彰。
1954年云南决定重修聂耳墓时,请郭沫若题写墓碑和墓志铭,墓志铭开头写道:“聂耳同志,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也。”此乃对聂耳评价的点睛之笔。
触景生情,心潮涌动,遂呈献词一阕。
烽火硝烟,漫弥华夏,铁蹄倭寇横行。望山川万里,尽泪海殇情。揭竿起、雄兵驰骋, 出生入死,誓灭鲨鲸。拼杀中、鼙鼓铮铮,军号声声。
战歌一曲,自云霄,呼啸长缨。卷义勇狂飙,忠魂血肉,倾筑长城。有幸龙门相遇,英姿矗、翠柏长青。伴琴弦、星月怜君,永葆年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