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3-7 10:07: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本帖最后由 川江东去 于 2024-3-7 18:28 编辑
占东海老师的这一首诗,除了其惯有的独到简洁并且精准的语言外,他还进一步让这些语言所堆叠起来的真正意义在文字之外体现。也就是说,他做到了语言的表达在文字之外。
在《边缘》这一首小诗中,诗人通过视觉如此描述“山石陡峭,一只只鸟/停于锋芒。崖柏或卷柏/有长久的宽阔/伫立悬崖”。这里的“锋芒”和“悬崖”是意象和具象的一次精准而巧妙的结合,先出意象后出具象,颠倒使用,让诗意来得陡峭突兀然后归于震撼。在如此峭壁之上,采蜜人仅凭一根飘来荡去的绳子,向生活讨取一点点的甜,“崖壁。风轻轻摇动绳子/采蜜人荡过来又荡过去”。诗人如此描述着。 如果这首诗在这里戛然而止,整首诗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顶多给读者呈现出来的是采蜜人的艰辛和诗歌写作技术层面的娴熟。谁叫他是诗人占东海呢?其实,在写作之前他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整首诗到这里仅仅是在不遗余力的“烘云”,是铺垫,是诗歌本身所要表达的文字之外的语言,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为了“托月”。一句“夕阳照在万物上/都甜蜜了一小会”,让整首诗的诗意立马活泛,宽广并且悲悯了起来。这里的“甜蜜”和“采蜜人”是诗人在独到的发现后又一次的天衣无缝组合。
占东海老师后面的两首诗和这一首《边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祝老师新年里创作出更多的精品来!严重支持精华鼓励!
|
|